先说第一招:“血瘀身上痛”,这可是办公室族的标配毛病。
你是不是经常肩膀僵硬、腰背酸胀、偶尔还头痛头晕?《黄帝内经》早就说过:“不通则痛。”血瘀就像马路堵车,走到哪堵到哪,哪儿都疼。
这时候要活血化瘀,首选丹参、川芎、桃仁。丹参归心肝经,《神农本草经》说它“主心腹邪气,肠鸣幽幽如走水”,简单点说就是通血管的好手;川芎行气活血止痛,是“血中之气药”;桃仁润燥滑肠、活血祛瘀,三者合用,就像给身体做了一次大扫除。
第二招:“血燥身上痒”,这个常见于皮肤干燥、秋冬季节瘙痒的人群。
你以为是洗多了澡?其实可能是血不够润了。《金匮要略》里提到“风盛则痒”,而血燥生风,自然就痒得不行。
这时候要养血润燥,常用当归、地黄、白芍。当归补血活血,《日华子本草》称其“治一切风,一切血”,地黄滋阴养血,白芍柔肝缓急,三味药一组合,皮肤立马喝饱水。
第三招:“血虚身上凉”,手脚冰凉、脸色苍白、容易疲倦,这说明你血不够用了。
《伤寒论》有云:“阳气虚弱,不能温煦四肢。”血为气母,血虚则阳无所附,自然冷得发抖。这时候就得补血为主,加点温阳的药更好。常用熟地黄、当归、黄芪、桂枝。熟地黄补肾填精,黄芪益气固表,桂枝温通经络,四药配伍,暖身又养人。
当然啦,辨证才是关键。你是痛多还是痒多?是凉得彻骨还是偶尔发冷?这些细节决定用药方向和剂量轻重。比如血瘀偏实,用量可稍重;血虚偏虚,则宜低剂量长期调养。
建议先咨询中医师,别自己乱吃药。
血液循环障碍、末梢神经敏感、激素水平变化,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改善气血状态来缓解。
中药讲究温和调养,副作用小,适合长期调理。
说一句掏心窝的话:气血不是一天亏空的,也不能指望三天补回来。养生这事,贵在坚持,妙在分寸。
你说你喝了几天汤,手脚热了、皮肤润了、也不痛了?那恭喜你,气血开始回流了。要是越喝越烦躁,赶紧停药,然后找个靠谱医生聊聊生活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查网-杠杆炒股-怎么开通股票杠杆交易-配资什么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